跟著斯卡羅的腳步- 一起走讀國境之南

上一篇講到傀儡花的作者-陳耀昌

這一篇就來談談公視大劇新名稱斯卡羅吧!



傀儡花為何要改名

其實傀儡這名稱適當時候的漢人對原住民的稱呼,在當地原住名的語詞裡,並沒有傀儡這個名詞,實際從何演變而來已經不可考,也有以下幾個原民發音比較類似傀儡的可能說法
1.Karisi:舊好茶部落曾有一部落叫Karisi,離平地比較近與漢人接觸的機會多,因此可能漢人便用這部落名稱呼居住山區的原住民。
2.Kurisi:魯凱族追逐獵物時常互相打氣說「kurisa或itakurisi,去追或我們去追的意思」,因原民有出草以及打獵的習慣,所以那些曾經被追殺過的漢人,常聽到同樣的叫聲「kurusa」,又不知道這些兇悍出沒山區的人是何人,就取「傀儡番」這個名稱。
3.Kacalrisiane:指魯凱、排灣的原住民。這和傀儡的語音很接近。
4.alrian:排灣語朋友的意思,與傀儡的音也很接近

不論緣由為何,到了17世紀已經普遍成為漢人稱呼原住民傀儡番,又因為傀儡在漢文化裡,有沒有文化易受操控的意思,因此當時候的這個劇名引起了爭論,作者本意就是希望藉由這個本身有歷史意義的特殊,也希望透過這帶有不尊重的名稱能喚醒國人對原民台灣歷史的重視。不過原住民希望還是不要用這麼有爭議的名稱作為劇名,因此後來在票選之後,就改名為斯卡羅。

斯卡羅是什麼呢?王國?民族?地名

那斯卡羅又是什麼呢?
這就得從那位在知本的卑南族說起
曾經有一個在知本這地方的卑南族知本社部落
在此叱吒風雲,統御各個卑南部落
如同每一個風光的王朝,有起就有落
後來在沒落之後,一路遭到其他部落的追殺下,一路往南逃
一路逃難到了現今台東大武此處,遇到當當地卑南族鴿仔籠社的追殺

在此一路上的奔波,族民都已疲倦,也有婦女老弱,眼看南方海岸線難行
族人面臨了生死的考驗,於是一批人決定往山林走,希望在山林的掩護下逃離
另外一行人則決定一路沿著海岸線南下
這也導致兩個路線後來分別定居在不同的位置
南下的後來來到了現在里德社區的位置,成了後來的豬撈束社
而繞到西岸的這一行程,穿越山脈森林後,一路往南,再到滿州這一代定居,成了後來的射麻里社.


充滿傳說的斯卡羅就是卑南族嗎?

這一支卑南族一路往南,仍然逃不過追殺
這時候看眼前白浪濤濤,後有追兵將至
眼看即將絕望之際,也只能請出族中祭師協助
台版摩西分海的故事就出現了
祭師祈禱之下,海浪漸漸退去,知本社族民趕緊沿著岸邊扶著峭壁南下
正當追兵追到時,祭師再度施法,海浪在知本社民度過後隨之襲來
阻斷了追來的鴿仔籠社的追兵,成功來到了國境之南

原以為到了國境之南就一路順遂嗎?
逃得了追兵,卻躲不過地頭蛇
這裡有長年居住於此的排灣族
排灣族雖然同情他們的遭遇,但也不樂見有人在此扎根壯大
因此不時也會故意放一些兇猛的山豬或惡狗去騷擾
知本社的族民都能靠著祭師一一巧妙化解
但排灣族也是相當兇悍的民族,怎麼可能就此就放棄
而這一切的轉機就是在一年的旱災
國境之南各地的排灣族民都受苦於雨季無雨
導致缺水的問題,但這一批南遷的卑南族民卻沒有受到影響
這讓當地的排灣族十分訝異,人為好處理
但老天不下雨,怎麼可以有人戰勝老天爺
難道他們是上天眷顧的子民,或是上天安排來此的
於是接受了這批族民,並且相信順從了這批卑南族的祭師
從此這批卑南族人就落地生根和當地的排灣族人同化共生
當地的排灣人稱呼這群卑南族人為斯卡羅
在原住民語的意思,為乘轎者
由此看來,排灣族可把這群人當成了國王般的存在

斯卡羅的祭師當真這麼厲害嗎?
我想口述歷史多少都會穿鑿附會一些誇大
但是卻也能從找到一點與現實相符的
像是海浪,曾走過阿朗壹古道的
應該都對跳浪的路段印象深刻,尤其是有濕身的XD
要數著浪花,抓準一次浪退的時間快速通過


而台灣南部一直以來都是屬於雨季明顯的地區
就如同今年2021年一樣,雨只要晚來一點,就可能面臨缺水的危機
但一下雨,可能又有洪水的疑慮
所以像是阿朗壹的塔瓦溪,或是乾溪,冬季去走幾乎是只看到河道卻沒水


而這批南遷的斯卡羅就定居在現在的里德社區,附近有著溪仔口生態保護區
掌握著溪仔口溪的水資源
所以我想這一批南遷的卑南族,與其說是巫術強大
我想也許他們是一群對大自然觀察入微的專家
而利用了這一個優勢,創造了許多神話吧...

斯卡羅X荷蘭X鄭成功

既然提到斯卡羅就不能不講到荷蘭
荷蘭據台時期,相當多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早期因台灣有遍地的梅花鹿,看中了鹿皮商機,荷蘭人佔據了台灣
大量捕殺梅花鹿,外銷日本製作武士鎧甲(鎧甲為何有獸皮,可以點此看影片介紹)
而因為有大量的梅花鹿,也是原住民以往不太需要定居農耕的因素之一
靠著獵捕,就能滿足族人的生活需求

荷蘭據台時期有一位翻譯官何斌,家住在台南的吳園這個位置
因為欠下了不少債務,後來便找了鄭成功暗通款曲
希望鄭氏政權可以來台趕走荷蘭
後來果然鄭成功將明朝統治的版圖畫進了台灣
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次被中國的王朝所劃入管轄

但鄭成功之所以可以這麼簡單取下台灣
除了有熟悉當地的何斌引路之外
斯卡羅也扮演了蠻重要的角色
因為在鄭氏政權要來之前
荷蘭才和斯卡羅有了戰爭
荷蘭人的歷史上寫了勝利
而斯卡羅的原民口述歷史卻述說了勝利
但這場戰爭卻耗損了荷蘭駐台的兵力
也間接導致後來荷蘭離開台灣
而鄭氏政權也間接導致是清朝當時決定將台灣劃入領土內
而導致至今台灣歸屬的許多學者的不同說法

斯卡羅的榮光



也許斯卡羅和荷蘭的戰爭沒有人知道究竟誰贏誰輸...
但有一場戰爭卻是扎扎實實地贏了
那就是羅妹號引發的事件
先簡述一下羅妹號事件
1.美國商船擱淺誤入原住民地盤,遭到當地龜仔角社原住民(今社頂)殺害
2.美國向當時宣稱統治台灣的清朝政府抗議,而清朝自拿下台灣之後,就從未想積極治理,只是怕此處變成如鄭成功等反清民眾的基地,所以只是消極地治理,因此當美國來興師問罪時卻遭到清朝回覆,我們只管西邊,過了番界不屬我們的領地,以此來推卸責任
3.美國見清朝不理,那就只好自己來吧!派了兩艘軍船試圖以武力打下斯卡羅,但當時的斯卡羅首領很聰明,知道擒賊先擒王,所以美國軍隊才剛下船,指揮官就被殺害,群龍無首亂了陣腳,美國打了敗仗,鍛羽而歸。
4.美國眼看來硬的不行,不如來軟的,於是派出當時駐廈門的外交官李仙得前往談判。沒想到過程意外順利,原以為清朝所說難以教化的原民會很難溝通,但其實蠻通情達理。斯卡羅首領表示過去曾受外來勢力侵略,因此對外來侵犯人員攻擊並非故意,更不知道他們是落難的船員。因此雙方簽訂了協約,也是台灣第一個國際上的平等條約-南岬之盟(船難人員不要隨意侵入領土,斯卡羅族會協助他們前往清朝治台管轄區)
5.清朝眼見美國出兵台灣,覺得不能坐視不管,於是請了官員劉明燈前來協助,但來到時卻發現雙方已談好內容,便在只能留下立碑,象徵有協助此事(此碑限存放於車城福安宮入口)

這件事情在對於台灣歷史上非常重要
為台灣在國際上留下了原住民與國外的條約,而不是以清朝的名義
為台灣原民在世界上留下痕跡
但這也種下台灣日後大轉折的轉捩點

李仙得-點亮日本人的眼睛



李仙得在之前所述的羅妹號事件擔任外交官代表談判
來到台灣之後,發現台灣真是一片寶島
擁有茶,樟腦,蔗糖等重要的貿易資源
而且這個地方竟然還沒有人想要
宣稱擁有這塊土地的大清政府,更是棄之不理
過去雖曾聽聞自己的祖國美國想買下台灣
後來因為美國國內爆發南北戰爭而作罷
但自己踏上這塊土地才發現真的是塊寶地
因此後來也把來台灣的一切寫成書
臺灣紀行,記載了所見到的台灣


就在他即將卸任要回美國,途經日本東京轉機
日本政府邀請李仙得暢談國際發展
這一會談卻成了斯卡羅殞落之路的開端

斯卡羅的殞落

先來介紹一下當時候日本的背景吧
1.日本經過長期的幕府時期,美國黑船強破開港後,將大政奉還,進入明治時期,也結束了武士的輝煌時代,武士頓時失業不知該往何去。
2.經過明治維新後,日本看著歐洲列強鯨吞蠶食亞洲,建立多處的殖民領地,師法西化的日本卻也想要知道自己的革新到底有沒有用,但卻不知從何下手

李仙得與日本的會談,得知了日本的意圖,便將來台所見分享給日本
並且告知台灣是日本可以考慮取下,當成第一次練兵的地方
雖屬大清帝國管轄,但清朝根本無心經營
日本便邀請李仙得作為顧問

千等萬等日本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琉球船隻遇難八瑤灣(現今鼻頭草原生態保護區附近)
一行人上岸先遇偽善的漢人,名為善意引路,實為洗劫財物
後來因逃避漢人而走進原住民領土,被邀請至高士佛社長老家當貴賓招待
卻因語言文化不熟,誤以為遇到之前漢人口中說的獵人頭之鬼
便趁族人外出逃離,族人深感不受尊重與侵犯
於是在族民追捕後出草了54人,僅殘十餘人倖存
此事便是八瑤灣事件


此事讓日本逮到了機會
琉球自古便是中國的臣屬國,固定朝貢給清朝
但因海島國家,只要有生意就好
為了不要被為難,琉球王國到後期也固定朝貢給日本薩摩藩
加上此次受難船員有人有日本小田縣民
日本便跟中國主張要求賠償
中國覺得琉球自古便是我藩屬國,關於撫卹已有條文,照章辦理即可
不用為此出兵攻打原住民,加上番界外的事實也非大清帝國管轄

是不是覺得這個劇情跟羅妹號事件很像呢?只是主角換成了日本
李仙得完全了解大清帝國對台灣的態度
所以日本就循同樣的路線,決議派兵攻打斯卡羅,藉此機會佔領台灣

武士領軍-抓住光榮的機會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苦無機會練兵
武士失業,武官遭到冷落
西鄉從道(西鄉隆盛之弟)接到了天皇指派出兵台灣
不過台灣位置好,不只日本想要,英美也有想法
因此知道日本有意出兵後,趕緊前來阻止
但武士性格的西鄉從道,好不容易找到機會,怎能輕放
寧可退回天皇命令,自成海盜也要完成任務 (日本版的不可能的任務 默許但不承認)


於是就來到今日車城的位置登陸(現今海生館旁車城人文步道仍留少許當時的遺跡)
開啟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牡丹社事件,也成功戰勝了斯卡羅
不過劇本總是不會照著大家寫好的走
原以為作戰順利的日本方面,以極少的傷亡取得了勝利
明治維新後的第一次出兵,也取得了勝利(也種下了軍國主義的種子)
但沒有料到的是,斯卡羅的位置位在現今滿洲的位置

滿洲名稱源自古名蚊蟀,古名意為腐臭之地
因過去獵捕食肉後,隨意拋棄動物屍骸所致
所以日本人沒料到的是環境的變化
因水土不服染病死亡的數量是戰死的10倍以上
讓日本軍隊卡在一個究竟要繼續佔領或是撤兵的進退兩難

別人要搶的總是最好的- 清朝開山撫番積極治理的源頭



日本出兵佔領後,才發現台灣怎麼那麼多人想要
趕緊派兵前來,要求日本撤出台灣
日本找到了台階,談了個合約,意指日本是為了保衛自己琉球子民出兵
強逼清朝簽約,後來更要求琉球不用在朝貢清朝,正式納入日本版圖
清朝雖覺得被吃了豆腐,但國力衰弱連本土領土都顧不了
抗議最終隨著清朝衰弱而消失

清朝將日本趕出台灣後,發現必須積極治理台灣,於是開啟了開山撫番政策
要將只統治台灣西半部的政策改為全台納入範圍(也整理了台灣的古道作為官道,如浸水營等)
這也是之前介紹的陳耀昌,花系列的後兩部(獅頭花,苦楝花)的故事
但這樣的治理也沒多久,台灣就被割讓給日本了


斯卡羅的消失

墾丁大家都很熟悉了,但一定無法跟原住民有聯想再一起
因為這裡就是不像阿里山或是花蓮等部落
讓你走進來就感受到原民的氣息
而這一切也是跟斯卡羅有密切關係

日本重新回到台灣,這次更有完整的治理計畫
帶回了“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大方針外
更準備了五年理蕃計畫
而其中斯卡羅的潘文杰頭目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在牡丹社事件,潘文杰就扮演協調各部落和日本的溝通
希望把傷害降到最低,讓日本和這個國境之南的領袖建立起了關係
而斯卡羅也不願再跟日本有戰爭而讓部落族民受難
也因此五年理蕃計畫中,針對北蕃是採強力討伐,南蕃則是安撫懷柔的差異關鍵
所以後續抗日的中北部原住民有賽德克巴萊等故事,南部卻很少
主要就是潘文杰擔起了溝通的任務,並且協助日本統治蕃民
而日本政府就在這樣溫水煮青蛙的政策下,一點一滴收回國境之南各部族的稅收
原要繳納給部落頭目的改繳納給日本政府,慢慢削弱部落的連結
最終潘文杰過世後,他的兒子後代被日本政府覺得再無利用價值
便要求他們北遷到現今旭海的位置,形同放逐邊疆

而國境之南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逐步的漢化融合
讓人們只想到陽光沙灘比基尼,而斯卡羅就在這樣歷史的洪流中一點一滴的消失了...

同步影音介紹





留言